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第1248节(2 / 2)

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esp;&esp;京营的步卒动作还算比较快,但仍是难免受得辎重车队速度的拖累。

&esp;&esp;“以八钱一石购着,姑父先行接收着。”贾珩笑了笑说道。

&esp;&esp;林如海点了点头,问道:“八钱,这在市面上几乎一两二钱,这晋地商贾如何甘心?”

&esp;&esp;商贾无利不起早,没有趁机哄抬物价,反而被威逼着让利。

&esp;&esp;贾珩冷声道:“不甘心又能如何?我为刀俎,彼为鱼肉。”

&esp;&esp;林如海:“……”

&esp;&esp;“子玉,这些商贾会怀恨在心,鼓噪言官于朝堂造谣生事,朝臣攻讦。”林如海提醒道。

&esp;&esp;在地方上这样横行无忌,定然有言官弹劾欺压士绅,劫掠民财云云。

&esp;&esp;贾珩摇了摇头道:“晋商不是盐商,山西也不是江南,晋商之根基在于边将,自隆治年间赵王坏事,晋商早已为无根浮萍,不足为虑也。”

&esp;&esp;正因为如此,晋商才会积极卖国,因为在朝堂上是政治孤儿。

&esp;&esp;林如海闻听贾珩之言,面色顿了顿,心头忽而明悟过来。

&esp;&esp;贾珩道:“姑父,明日我领五万骑军前往大同,此地留骑军五千,以便整顿太原镇军,等候步卒前来,姑父接收晋商的米粮,输送钱粮至于前线,姑父觉得如何?”

&esp;&esp;林如海点了点头,说道:“这次户部方面的意思是先行赊欠,等后续银子押来再还银子。”

&esp;&esp;“这两天抄检太原军将贪墨兵饷,追缴了一部分银子,大约在百万两之数,姑父先用之与晋商商会周旋,以促使其积极运粮。”贾珩提醒道。

&esp;&esp;如果全是白条赊欠,晋商也不是傻子,肯定不会积极提供粮草,故意拖延迟滞,反而引起前线将校军心不稳。

&esp;&esp;该支付还是要支付一部分。

&esp;&esp;林如海闻言,目光现出赞赏,说道:“子玉思虑周全,是这般道理。”

&esp;&esp;眼前这女婿真是方方面面,滴水不漏,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esp;&esp;其实,这也是让崇平帝信重的缘由。

&esp;&esp;第937章 孙绍祖:这永宁侯,手段竟如此酷烈?

&esp;&esp;太原府城,总兵衙门官署后宅

&esp;&esp;林如海道:“子玉,这次太原镇的兵马,是如何编练的?”

&esp;&esp;贾珩道:“今日已初步编为六卫,合兵六万。因该镇兵需拱卫三辅,以往多住重兵,委大将镇守,而将校如王承胤等常行欺上瞒下之事,待蒙古之事解决,许不用这般多的兵马。”

&esp;&esp;太原府城定额十三万兵马,这还没有算上附近几位都司的兵丁,可以说这样兵力除了拱卫三辅,也是为了支援大同、朔州之地。

&esp;&esp;如果等蒙古内附,大汉的防线就不是这般被动,可以为国家减轻一半的防务压力。

&esp;&esp;林如海道:“九边每年虚耗军饷,几至千万,过往以察哈尔蒙古为屏藩,国家虽耗费钱粮,但可得西北安稳,可任由察哈尔蒙古为女真吞并,大汉军费开支倍之方有现在局面,彼时,天灾一起,中枢贵银乏粮,难以赈济抚恤灾民,社稷势必危殆。”

&esp;&esp;其实这也能看出眼前少年的战略目光,必须出兵不可。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姑父所言不错。”

&esp;&esp;这是从经济账上去算,大汉的财政状况根本顶不住东线以外都是女真的兵马压制,守久必失。

&esp;&esp;崇平帝也知道这一点儿,趁着又是抄家,又是番薯,有了一些家底,赶紧打一场仗。

&esp;&esp;林如海道:“今年关中、河北、山东等地又无下雪,想来北方诸省又是歉收一年,子玉先前所推广种植的番薯,可以缓解百姓饥馑之危,我在离京之前,户部已经和工部联名上疏圣上,诸省歉收之地广泛种植番薯,以补歉收,今年不能再酿成民乱了。”

&esp;&esp;无粮不稳,平常还能退耕还林,但局势一恶化,就要退林还耕,金山银山的天府之国再变良田。

&esp;&esp;贾珩道:“山西其实还有不少矿藏,如石炭、金银,到时寻人勘测出来,以为北方百姓群暖所用,更可为国家开辟财源,增殷赋税。”

&esp;&esp;林如海点了点头,道:“矿藏开采,此事需工部方面操持了。”

&esp;&esp;之后,贾珩待与林如海议完征购粮食的细节,各自散去歇息。

&esp;&esp;贾珩也返回后宅,来到书房之中,拿起簿册,低声说道:“草原方面可有新的情报传来?”

&esp;&esp;“现在还没有,没有这般快。”陈潇清声说着,道:“我刚才想了想,大同有兵七万,平安州有兵四万,女真会不会弃大同,而绕至背后攻平安州?”

&esp;&esp;贾珩道:“那也要等解决察哈尔蒙古之后,等到了大同以后,即刻派人联络察哈尔蒙古。”

&esp;&esp;问题是这等事不太好赌,战场之上战机变幻莫测,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esp;&esp;贾珩看向陈潇,轻声道:“天色不早了,早些歇着吧,明天上午还要进兵。”

&esp;&esp;陈潇“嗯”了一声,也不再说其他。

&esp;&esp;第二天,天刚大亮,待军卒吃过饭之后。

&esp;&esp;贾珩单独留下了五千骑军交给戚建辉整顿太原镇军,等候步卒到来再即行派兵前往大同汇合,同时吩咐了一个锦衣千户监视着晋商。

&esp;&esp;旋即,马不停蹄,与陈潇、谢再义一同领着五万京营骑军向大同急行军。

&esp;&esp;而先一步领军的五千骑军已经早一天奔往大同。

&esp;&esp;大同城内

&esp;&esp;笼罩着这座古老的城池,墙垛之上偶尔可见手持长枪,按着雁翎刀的军卒往来警弋。

&esp;&esp;总兵衙门,后宅书房

&esp;&esp;平原侯之孙蒋子宁坐在帅桉之后,看向手里的公文函出神,就在昨天,策马而来的庞师立派军卒递送而来消息,京营骑军的先锋将在今天下午到达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