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405节(2 / 2)

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嬷嬷答道:“如今名单还未完全定下,粗粗估量……约摸会有上千人吧?”

这么多的人……当中一定会有不少有了年纪又贫困无技能的底层宫人或内侍吧?他们出宫之后又要以何为生?

谢慕林看向太后,犹豫了一下,便露出讨好的微笑:“太后娘娘,有件事……孙媳妇想跟你商量一下。”

善意

其实谢慕林觉得,遣散出去的宫人与内侍,也不一定就彻底撒开手不管他们了。

那些有家有去处、自己又有钱傍身的人,自然不必理会,但以乔美人宫中的人为例子,肯定会有大批无依无靠的底层宫人与内侍,因为证明不了自己的忠诚可靠,又或是无钱打点,而被当作可有可无的牺牲品遣散出宫,以换取各宫妃嫔认为不可缺少的心腹留在宫中的机会。

遣散人员的名单,基本是各宫自己拟定的。只有曹皇后、林昭仪、萧贵妃以及她们各自儿子身边的人,才会在太后与皇帝强制遣散的名单之中。这当中很容易做文章,也是无法避免的。太后如今只求效率,各宫妃嫔又自有私心,自然免不了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这些宫人与内侍放出去后,若真是内奸也罢,就算被背后的主使者放弃了,也是他们自作自受,但如果是无辜受牵连的呢?自己有财产有去处的还好,什么都没有的,搞不好生计都成问题。太后要遣散宫人,打的是仁政的旗号,万一造成被遣散的人贫困冻饿而死,那就不好了,名声也不会好听。

所以谢慕林给太后的建议是,即使是遣散出去的宫人与内侍,也要相应地管理起来,比如留下他们日后的联系方式,实在无处可去的人,可以暂时收容到某个太后名下的大田庄中去,慢慢再作安置。

宫女们无论年纪多大,在宫中执役多年,哪怕是没有特别技能的人,女红针线都是做得不错的。她们可以靠着自己的针线活维持生计,又或是教人女红。有品级的女官则有可能会被一些官宦人家请去做家中女儿的教习,学习规矩礼仪女红等等。当然,后者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底层宫人,能靠卖针线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可如果她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聚集起来成为一个团体呢?组建个绣坊,又或是开个女红班收些女学生赚束脩,赚来的钱大家一起分用,共同生活,互相扶持,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吧?

而她们要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能确保出产的针线活质量上乘的话,似乎也能跟内务府做点定期交易了。这可以充分利用她们本身就是宫人的优势——与内务府相熟,还熟悉宫中用品的规制与喜好。相应的,她们若是出宫后能在太后的眼皮子底下过集体生活,不但自己的生计得到了保障,也更方便宫中对她们进行监管。

内侍们走的就是另一种路子了。大多数内侍都没有特别突出的技能,但比较擅长揣摩上位者的心意等等,可能也有心细周到的优点。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缺,但完全可以视作体力稍弱、智力正常的劳动力来看待。当中有力气的,去做农夫或工匠完全没问题,年老体衰之人,倒是可以考虑安排到慈幼局的地方去照顾小孩子,又或是改行去学习新技术。他们同样可以组合成团体,只要有人供给他们食宿,他们也能自给自足,即使年老多病,也有年轻些的伙伴能照看他们。同样的,他们出宫后若是也能在宫中监管下生活,在温饱可以保证的同时,也方便宫中分辨他们的忠奸。

退一万步说,这些人里头搞不好会有个别知道什么重大机密的人物。让他们继续留在皇宫的监管之中,日后有什么事需要找个知情人去查问,找起人来也更方便。

谢慕林给太后提建议的时候,就把这些想法都一一列明了,最后道:“相比宫女们出宫后还有去处,内侍们的晚年更凄凉些,如果没有子侄徒弟照顾,他们能依仗的恐怕就只有金钱了,所以他们还在宫中执役的时候,难免会贪心一些,热衷于收取贿赂,又或是讨要上人的赏钱,而且为了达到目的,还会做些不合规矩的事。但要是他们知道自己老有所依,兴许就会收敛一点。太后娘娘可能要花点银子,再费点心思,不过将来收获的,就是宫人与内侍们的无限感激了!”

太后听了,不由感叹道:“主意是好主意,但哀家真没想到,瑞哥儿媳妇你会想到这些宫人内侍的身上去。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的,往年哀家也曾召集宗室勋贵家的命妇们,捐出银两,在民间赠衣施药,或是给慈幼局送些钱粮,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如今再多做点好事,也不过是寻常。况且,在宫中待得久了,真的什么都没有,要完全依靠旁人施舍才能吃饱穿暖的宫人或内侍,到底是少数。哀家只需要拨个大点儿的田庄供给他们食宿便可。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有法子养活自己才是。

“最要紧的,还是在他们离宫之后,还能监管他们的去向。里头倘若有心思叵测之人,是我们以往所不知道的,也不会因为被遣散出宫,就无人知晓他们的真面目了。一旦发现了这些人的踪影,将来要顺藤摸瓜,将他们所有的同伙都找出来,也就方便许多了吧?”

谢慕林觉得太后关注的重点好象跟自己的想法不大一样……不过,只要最终目的能达成,不管太后怎么想,都不太重要吧?

她的本意原也不过是想好心做点善事罢了。

永宁长公主对那些被遣散出宫的宫人与内侍,原也不太上心,因为总觉得当中有不少是曹、林、萧三方势力收买或特地安排的奸细。谢慕林同情其中贫困者可能会遇到生计困难,她还觉得侄儿媳妇太过容易心软了呢,但听到太后说,这么做也方便监管那些被遣散的人员,好从中找出真正的奸细,顿时又觉得谢慕林出了个好主意了。

她还兴致勃勃地表示:“既然母后要做善事,女儿自然也不能错过。女儿索性也出一份银子好了……再拨个庄子?在京郊找个庄子收容那些无处可去的内侍吧,若有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也可以一并收容进庄中去,按月拨给钱粮,让他们跟众内侍们搭伙过日子。如此,那些孤儿们长大了也可以帮着照看年老体弱的内侍们。只要在教导孩子的时候,让他们时时谨记皇家的恩典,无论他们长大后是读书还是习武,都是皇上可信任的帮手了!”

太后认为女儿的主意也很妙:“既然如此,就算上乔氏一份。这江山终究是要交给她儿子的,她这个将来的太后怎能不多做做好事,积积阴德,也好让她那糟糕的坏名声变得好听些?至少不能再给珞儿拖后腿了!”

转眼间,太后跟永宁长公主已经商量好了大概的章程。最初出主意的谢慕林反倒低调起来,做起了应声虫。

她也不贪功,反正事情能照着她的想法进行就好了。谁是那个主导之人,谁能收获最好的名声,她一点儿都不在乎。

红人

虽然目的似乎不大相同,但太后一旦认同了谢慕林提出的建议,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眼下太后只是要初步定下需要遣散的宫人与内侍名单罢了,头一拨要清洗出宫的,就是坤宁宫与东宫的人,接着是萧贵妃和三皇子那边的,林昭仪与二皇子一方的旧人反倒是落在了后面。毕竟他们也早在“林昭仪刺杀曹皇后”一案后,早就被清洗过一波,留下来的都是查不出有问题的,又失去了旧主庇护,这一年来混得惨兮兮,不象是能搞事的样子。若不是为了完全杜绝后患,太后都没想过要把他们连根拔起。

而最后被遣散的,就是那些其他宫中证明不了自己忠诚,却又没怎么惹过事的人,大部分是被人轻视的底层宫人或内侍,很容易被取代。这部分人的危险性比较低,太后觉得最后再放出宫去也无妨,甚至可以在新人进宫之前再放他们也不迟。若是有必要,这一批人甚至可以留到新君继位之后,作为新君的一项“仁政”遣散出宫。

不过,名单既然已经确定下来了,那么这些人就未必能再留在原本的位置上。太后有意将他们中的一部分暂时补上太妃太嫔们身边的人员缺口。反正太妃太嫔们需要人干活,而她们一般不怎么出慈宁宫,少有见皇帝和四皇子的机会。待在她们身边的人是干不了什么事的。这是太后对于自己老姐妹们的体恤。倘若太妃太嫔们看中了其中哪些人,她其实也不介意让后者留在宫中的。

当然,为即将出宫的宫人与内侍们所安排的养老福利制度,也在永宁长公主和谢慕林的协助下,获得了太后娘娘的认可,几日后便确定下来了。

确定下来的方案跟谢慕林原本的想法有些不一样。她本来是觉得,那些身强力壮、有钱财傍身又有一技之长,还有亲人家族可以依靠的宫女内侍们,出宫后也有处可去,不需要太后操心什么,只有那些无力养活自己的贫困或老弱之人,才需要这个福利制度。万万没想到,太后一切都以“控制”、“监管”为先,要求所有被遣散出宫的宫人与内侍都要留下联系方式,不能随心所欲地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

要是要回乡或回家的,不但要留下明确的家庭地址与亲人姓名,以方便宫里日后有需要时随时可以联系上,还要有当地官府出具文书,证明他或她确实回去了,然后靠着文书,每季度都能领一笔小小的钱粮作为生活费,还能免除傜伇,并免除一定数量的田地赋税。此外,就是在他们回乡的路引上做手脚,规定了他们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内到达什么地点,完全限死了他们的行动。如果他们在途中忽然失踪,就要责令当地官府追查清楚,如果是因为疾病、意外或是他人残害所致,那就追究当地官府相关人员的失职之处;但如果是他们自己逃走了,那就要追究他们的家族亲朋。地方官府掌握了一定的权柄之后,也就不需要担心这些旧宫人前内侍会打着旧主的招牌,在家乡作威作福了,因为他们要遵守的规矩如此严格,根本不象是受到什么重视的样子。

那些不打算回家,想要在京城周边住下,或是有官宦人家邀请过去做供奉的,也要将未来主家的信息上报内务府,每个月都要报一次,同样是按季领取钱粮作为生活费。但如果他们哪个月忽然没有在内务府露脸报到,那内务府的官员就得到他们的东主家中查问了。不管是没把人照看好以至于出了人命,还是没把人看管好以至于对方私逃,那都是东主的责任。最严重的情况,还有可能会丢官去职。

倘若是打算在京城自己创业,比如卖针线、做针线或是依靠别的技能养活自己什么的,同样是每个月到内务府报到一次,按季领一笔生活费。要是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贫病交加等等,都可以往内务府去求助。太后指了两名内务府官员,再由他们找几个小吏作辅助,专门负责此事,每年让人审查他们的工作成果。若有失职疏忽之处,就要追究他们的责任了。但如果做得好,也可以象其他内务府官员一样得到升迁。

整个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资钱粮,太后、刚刚晋封的乔贤妃、永宁长公主以及燕王府的永安郡王妃、东原郡王妃等一大帮宗室贵妇人们会帮忙凑齐,以后也会形成固定而稳定的制定,定期拨给钱米。太后把关比较严,这笔钱乍看不少,她却不打算把出宫之人的心给养肥了,只答应提供最基础的衣食温饱和干净稳定的居所,还有定期的医疗服务,却要求他们接受统一管理。谁违了规矩,是要被赶出去的,以后就算饿死在大街上,都不会再有人理会了。

当然,接受统一管理的人,除了行动上比较受限以外,如果有心要自己组织小伙伴创业,赚钱养活自己,那是不会有问题的,内务府还能提供一点小便利。

总而言之,太后最终宣布的方案,对于那些在宫中曾经风光过、拥有丰厚身家与人脉的大宫女大太监们,可能不太友好,可对于在底层挣扎的穷困宫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保障。而统一管理的生活方式,又让其中很多心里对宫外生活感到不安的中老年宫人与内侍们生出了安全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一片黑暗了。除去别有用心之人在暗地里埋怨自己竟然出了宫都不得自由,根本没法投奔自己真正的主人以外,大部分的人都对太后的旨意感恩戴德。

宫里的人总是消息灵通的,况且还有个知情却大嘴巴的乔贤妃在,大家很快就知道了,太后的仁政,其实有永宁长公主与永安郡王妃的功劳,尤其是后者,还是最初主张之人呢。

等到正月下旬,谢慕林在宫中走动的时候,就察觉到宫里的侍从们对自己恭敬友好了许多。她无论到了哪里,遇到的人都对她笑脸相迎,还殷勤地请她坐下歇歇,吃杯热茶,见到她的侍女,还会亲亲热热地招呼到房间里围炉烤火,甚至连对香桃透露宫中八卦传闻的人都多了。哪怕新晋的宫妃们对她的态度比较复杂,她们身边的人却都待她很客气。

至于刚刚得到晋封的乔贤妃,人逢喜事精神爽,还收到了儿子从扬州写来的家书,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对燕王府一家十分感激,一再强调让母亲对燕王一家和气些。乔贤妃多见了谢慕林几面,也觉得这个“侄儿媳妇”很会说话,会哄人开心,也没有看不起自己的地方,总是很耐心地陪自己聊天,对她的印象自然大好,还好几次在太后面前夸奖:“瑞哥儿媳妇真是个可人疼的好孩子。瑞哥儿能娶到这样的媳妇,真是好福气呀!”

谢慕林干笑着谢过乔贤妃的夸奖,心情有些复杂。她也没想到呢,自己竟然也会有成为宫廷红人的一天?

态度

成为宫廷红人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呢?

谢慕林起初没觉得跟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如今还在正月里,但她几乎天天都要进宫陪太后,所以也很少有走亲戚拜年之类的事了,基本上都是预备好了礼物,让老总管派人送往各家宗室皇亲家去,并代替她向长辈们请安问好而已。

朱瑞已经回到了京城,不过依然还很忙。原杭州将军金鹏入主京西大营,明面上已经掌握住了大权,但实际上底下的将士们是否真心服从他,还是未知之数。萧明德将军因为萧琮之死而忙于在家办丧事,不可能顾得上京西大营了,与他关系不错的旧部断不可能在这时候冒出头来为他们父子跟新上司闹腾,因为那不仅仅是在给新上司添堵,同时也是在给萧家添乱。感情上倾向于萧家父子的人,记得去萧家吊唁,多关怀一下萧琮父母家人就好了。况且金鹏到京城后第一件事就是上萧家祭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他们自己人,他们没理由跟他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