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没过多久,谢显之也回到内宅里来了。
谢慕林连忙让丫头请他请到自己的院子,问起父亲谢璞来信的事儿。
谢显之笑着掏出几封信,道:“我与二弟把父亲给我们的信草草看了一遍,也没细读。这里还有太太给二妹妹写的,二妹妹拿去吧。给老太太的信,一会儿我再送去。蔡叔已经拿了自己那封读过了,还把信里的内容告诉了我。看来父亲对那位黄举人还挺看重的,嘱咐得十分详细呢。”
谢徽之好奇:“父亲还能为了那黄举人,特地嘱咐蔡老田?信里都说了些什么?!”
其实也没说什么特别的,黄岩上京赶考,为了路途好过一些,赶在今年秋天入京,住宿是个问题。虽说他不差钱,但租房也好,住店也罢,都要花很大一笔银子,能省自然是省些的好。谢璞安排他在自家住处,城里城外随他挑。他挑了城外的小庄,觉得乡居更清静,谢璞爽快答应了,但提醒过他,过年前后那段时间,乡村地区不可能清静到哪里去的,请他到时候进城住到大宅里来。虽说谢家大宅的客院基本都改造成出租的院子了,但主人不在的时候,宅子里空院子很多,随便腾出一个儿子的小院,都足够黄岩主仆住的。谢璞给蔡老田写信,就是让他到时候记得细心安排。
除此之外,谢璞还让蔡老田往温绪友那边递个信,把黄岩到京的消息传出去。黄岩曾经在国子监就读,只是还未完成学业,就因父丧回乡守孝去了,之后也没再回来。依照黄岩的习惯,到了京城后肯定要往过去的师长同窗那里递帖子,也是要找人指点功课的意思。但如今国子监里几位有名望的大儒,日常递帖子求教的人多了去了,黄岩的帖子很容易被人忽视。若有温绪友递话,多少能给黄岩一些便利,让他能尽早与从前的师长联系上。这是谢璞的一番好意,并未事先跟黄岩提起。
送走谢谨之与黄岩主仆后,谢显之在门房逗留了一阵子,就是蔡老田读完信后,请求大少爷示下,自己该如何操作?谢显之命他照信上所言去办,但决定等桂园宴席结束后,就亲自去一趟温家拜访,把这件事办妥了。父亲如此重视黄岩,定有缘故,他做儿子的,自然要把父亲的事尽力办好。
谢显之说完原委后,谢徽之就忍不住嘀咕了:“这人到底是个什么来历?听他自个儿介绍,也不象是什么高门大户里出来的,竟有这样大的体面?!”
谢映慧驳道:“难道只有家世极好的人,父亲才会特地关照他么?他在京城还要借住咱们家的地方,连给国子监的师长递拜帖,也得咱们家另想法子,才能让他不至被忽略,可见只是寻常举子。父亲愿意关照他,自然是因为他自身才华才干出众的缘故。”
谢徽之瞥了她一眼,也不与她争辩,只等谢显之回答。
谢显之道:“父亲在信里说过黄举人的事,他家原是昌平县那边的大户,仔细说起来,可能跟二叔祖母娘家还有些亲戚关系,祖上出过一位侍郎、数位知府、同知,家有良田千顷,算得上是当地世家大户了。黄举人昔年在京中长住,父亲生前官至大理寺少卿,正是卢少卿的前任,只是身体不好,数年前病故在任上。黄举人是家中独子,奉寡母归乡守孝,偏又受族人排挤,千辛万苦总算保住了祖产!
“出孝之后,他欲回国子监读书,却未能成事,索性便设法结交了北平布政使的长孙,继而成为布政使麾下的幕客,专责律法文书一项,做得很好。因他得重用,家族里的人也都老实了,与他重归旧好,家业也蒸蒸日上。他已考取了举人功名,自然想再往上一步,才想到京中赴考。”
谢璞在信里还提到一些别的内情,比如现任的北平布政使年纪老迈,体弱多病,平日公务多是交给手下的属官处理,其中又以谢璞做得最多,因此与布政使手底下的人交情也最好。这位布政使大人在职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不是告老,就是直接在任上亡故。他手底下的几位幕僚都在另寻出路,还有人说好了要投到谢璞这边来。谢璞本来是很欣赏黄岩的,也觉得自己缺一个熟悉律法条文的亲信,然而黄岩年轻有才华,家世也不错,没道理一辈子与人为幕,若能自行考取功名,出仕为官,岂不是更有前程?谢璞主动为黄岩赴考提供了方便,结下了善缘。而象这样受谢璞恩情,开拓锦绣前程的北平年轻人,这几年也有几个,黄岩并不是唯一。
既然要做好人,就尽量做到底。未来,这些结交下的善缘与人脉,就是谢家父子的宝贵财富了。
也因为谢璞在信中郑重嘱咐,谢显之与谢谨之才尽量用心地去帮助黄岩。
谢慕林与谢映慧、谢徽之这才听明白了。谢映慧微微皱了眉头,没有说话。谢徽之则笑道:“这么看来,这位黄举人的性情为人还不错,而且还挺有办法的,很是能干。改日再见到他,我可得向他取取经才行!对了,他要去拜见二叔祖母,是不是也因为两家有亲戚关系?”
这点谢显之就说不清楚了,他只听黄岩提过,说自己外祖家世代书香,而且出了好几位律法学方面的大家,跟宋家还是姻亲。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姻亲,人家没有多提,他也没有多问。
谢徽之也不在意:“明儿二哥回来后,我再问他就是。既然是亲戚,那咱们可得对黄举人再好一点!”
“他学问极好的,你若有空,向人家讨教一下功课也好。”谢显之迅速戳中了三弟的弱点,“平日里我与二弟教得你多了,你自然嫌烦,若是换个新先生,你兴许就有兴趣了?”
谢徽之干笑两声,眼珠子转了两转:“啊,大哥你是不是还要给老太太送信去?大哥辛苦了,这些跑腿的活就交给弟弟去办吧!”说罢从谢显之手里抢过一封信封上写有“母亲大人敬启”字眼的信,便飞快地溜走了。
谢显之长叹一声,拿这个弟弟毫无办法。明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书读得也不错,为什么就偏偏不肯在功课上多用些心呢?
谢慕林看得好笑,抬袖暗暗偷笑。谢映慧坐到兄长身边,要求他拿出父亲的信给自己细看。谢慕林便也接过母亲文氏给自己的那一封,另寻了张椅子坐下,细细看起来。
这一看,她差点儿猛然站起身,好不容易才按捺住了,还偷偷朝兄姐方向瞥了一眼,确认他们都没有察觉,方才松了口气。
没办法,文氏在信中所言实在太令人震惊了!那位在前院惊鸿一瞥的黄岩黄举人,竟然是父亲谢璞打算说给大姐谢映慧的婚配对象!
慈父
谢璞为了谢显之与谢映慧这一对曹淑卿所生的儿女,也算是费尽心思了。
从前他因对曹淑卿有心结,对她所生的儿女也有些不大亲近。可当他出事之后,这一双儿女先后都与曹淑卿以及她背后的曹家决裂,站到了他这一边,看着也是明白事理、知礼正派的好孩子,他便也生出几分慈父心肠来。
对于谢显之这个儿子,他只需要托付给族人,用心栽培对方成材,将来能考取功名入仕,一生顺遂,也就算是尽了父亲的责任了。可对于女儿谢映慧,他想得更多些,知道她婚配上会更加艰难。谢显之低娶无妨,只要女方品性好教养佳就行,但谢映慧若是只能低嫁,那就太委屈这个从小儿娇生惯养的孩子了。
可若是让她嫁进高门大户,她有那样的生母与外家,今后在婆家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好过。同时,谢璞也怕她遇上讲究规矩门风的人家,会被挑剔母亲的品行与教养之类的,越发要受气,被人说闲话了。
他只能往中不溜的人家里挑选,最好是与谢家门当户对,门风清正之余,又比较宽仁厚道,家庭成员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内宅里的勾心斗角,最好婆婆小姑都比较和气,男方人品也要好,要能包容谢映慧的身世,且对曹家没有仇恨的人才行。
这个要求可不大容易,首先军队的人就要先排除在外。因为北方军中被服案的关系,方闻山在北平一番骚操作,虽然并未被定罪,但不少涉案不涉案的人都暗暗怨恨上了他。谢映慧固然看不上方闻山,并不把对方当成是长辈,可难保会有人迁怒曹淑卿,从而把账算到谢映慧身上。此外,亲近曹皇后、太子与曹家,亲近二皇子与林家,以及亲近三皇子一方的官员,全都可以通通排除了。
京城里的官宦人家多,但都清楚她的家世,只怕势利眼也不少。就算不在意她生母是谁,她婚后出门交际,被人说闲话的机会也太多了,并不是个好选择。谢璞又排除了京城的人家。
本来老家湖阴的人家也不错,知根知底,谢家在湖阴县上下又能说得上话,不怕谁会给谢家女儿脸色看。可湖阴县能称得上是名门的又有几户?湖州倒是有不错的官宦人家,可与曹家、林家的纠葛又太深了,说不清背后依附的是谁,一不小心就跳了坑,那岂不是白白耽误了孩子?
谢璞最终只能从北平一带的官员家庭里考虑了。他觉得自己在北平起码还能做上十年官,直接在这里告老的可能性也不小,足以为女儿提供庇护了。而他在这里,宋氏娘家也在这里,怎么也能给女儿做个靠山的。
黄岩本来并未进入他考察的女婿人选名单,毕竟他不可能把女儿嫁给一个只有秀才功名的幕客。但随着接触的次数多了,他也渐渐了解了这个青年的品性,当他察觉到对方的才学不错,若继续考科举,前程可期时,就真正开始留意这个年轻人了。
黄岩是官宦世家出身,北平本地名门望族之后,论起来亦是宋氏的远亲,跟谢家扯得上关系,知根知底,并非无名之辈。他父祖名声都很好,外祖一家至今还是北平律法世家名门,桃李满天下,极受北方读书人尊崇。他本人今年十九岁,年未及冠,已是新科举人,才华出众,根基极牢,虽然与人做了几年幕客,却从未放弃过学业,反倒是厚积薄发,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在家世背景方面,他是足以与谢映慧匹配的。
他本人又是个温和稳重的性子,不偏不倚,清正廉洁,而且性情宽仁,人缘很好。谢璞向他试探过他对曹家、林家、方家等几方势力的看法,得出的结论还挺满意的。这样的男子,就算对妻子没有多深厚的感情,也会给与足够的尊敬与体面,一旦接受了与她的婚姻,就不会嫌弃她什么。
可他温和之余,并不是个纯粹的读书人性子。他很能干,有才华,聪明有决断,知所进退,擅于与人相处,又能谨守底线不越界。这样的人,前途会更加光明,也能给家人妻儿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据说如今他家中的产业,几乎都是由他做主打理着,比他父亲在世时,更兴旺发达几分。
除此之外,黄岩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一个寡母,家里人口简单,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他那寡母文氏也见过,说是个极温文柔顺的妇人,因为性情太过斯文,不擅与人争执,在刚刚扶棺回乡时,还因为说不过刁钻的族人,而吃过不少亏。这样的婆婆,想必很好相处,将来谢映慧嫁过去了,也不用担心婆媳之间会有所不和。
如此种种,谢璞都考虑得很仔细了,连黄岩从未订过亲事,目前也未议亲,都打听得一清二楚。不过黄岩从前只是幕僚时,象样点的官家千金都看不上他。如今他刚刚考取了举人功名,有意说亲的人立时就多起来了。还好他刚刚参加完鹿鸣宴,就立刻收拾行李,跟随燕王府船队南下入京。而没有他点头,他那位寡母是绝对不会擅自做主,决定他婚姻大事的。所以,谢璞认为,可以趁着黄岩南下之机,设法让他与长女在路上见一面。若是谢映慧见了人,觉得他不错,就可以直接把婚事定下来了,也省得夜长梦多,万一黄岩明春高中,那就连京城的官宦人家,也要加入到抢女婿的队伍中来了。
定亲这件事,谢璞在家书中委托给了嗣母宋氏。宋氏既是他的嗣母,同时也与黄岩外家有亲,算是他的长辈。黄岩自个儿一向习惯了替自己拿主意,只要他不反对,谢映慧也点头,这门亲事立刻就可以定下,双方交换信物,等黄岩明春考完试,就可以办婚礼了。
这大半年的功夫,足够谢家在北平为长女筹备嫁妆的。事实上,文氏这几年已经积攒了一部分物事,几个女儿出嫁都不用愁了。
文氏特地在丈夫的书信中,夹杂了一封单给女儿谢慕林的信,就是想把这件事告诉她,让她去暗示一下谢映慧。这毕竟事关谢映慧的终身,她本人不乐意是不行的。虽然谢璞为了长女,已经考虑得相当周全,但归根到底,要嫁人的还是谢映慧,这事儿需得她自己做决定才行。黄岩那边暂时还未被明确告知,这是一场相看,所以谢映慧不用担心,自己要是拒绝了对方,是否会让彼此尴尬难堪。
谢慕林默默地收起了信,想起在前院看到谢映慧与黄岩对视时的情景,心里不由得嘀咕:这位黄举人真的对相看之事一无所知吗?自家老爹都问得这么仔细了,聪明人还能猜不出来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