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民国]

第124节(1 / 2)

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看扶桑包的饺子,也笑了,斗大的一个。

吃几个就饱了,宋旸谷也不爱吃这么大的饺子啊,感觉就不是那个味儿。

放下筷子,扶桑就知道他不喜欢的,马上起来了,“我再去炒个鸡蛋,等等。”

马上就去炒鸡蛋去了,这个做的很好,打的鸡蛋可多了,就给宋旸谷吃的,家里有煎饼,卷好了递给宋旸谷的。

布谷自己卷,他是真饿啊,宋旸谷是带着他去买点心的,但是点心一路上他爸爸是真的没有给儿子吃一口,也没问问想不想吃,走着去,买完走着回来的。

他吃完饺子还想吃鸡蛋卷煎饼的,孩子们都得卷着吃,都自己用勺子挖着吃。

卷的跟狗啃的一样,掉地上的,桌子上的,宋旸谷看的都闹心。

扶桑也闹心,“慢慢的,一点点放进去,然后包起来,不要撒了,吃的时候对着碗。”

小三子使劲挖,端着盘子恨不得倒进去,扶桑就说他,“儿子,咱们少一点,太多了会爆炸,对,我儿子手真的巧呢,卷一点点是不是好拿啊,下一个再进步,多放一点儿,每天都是进步的好孩子呢。”

老三就高兴死了啊,备受关注,瞩目了是不是?

卷着鸡蛋太少了都咬不动,还在那里一个劲的吃,吃的口水都下来了,兴冲冲再来一个,自己数着几勺子,做事情是真的比宝珠仔细一点儿,吃的要撑死了。

扶桑就继续夸,“来,我的儿子,给妈妈看一眼,哎呦,真的进步,你看哪个小孩子能跟你一样学的这么快呢,最小的一个,能跟哥哥姐姐看齐呢。”

在一声声儿子里面,就很迷失自己。

“给你——”

扶桑才不吃,你手多脏,“谢谢,你看我又发现你优点,好会分享啊,真的善良我的儿子,但是你要对自己很好,要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妈妈不享受了。”

她发现一个秘诀,要想孩子不闹,不吵,安安稳稳地吃饭。

就得夸,各种夸,各种找闪光点。

她看别人拿着油灯,看自己孩子的时候,就得拿着电灯看,晚上看自己老公的时候,那得拿着闪光灯。

这样能至少,安稳吃顿饭,不用她忙前忙后喊这个那个,给这个吃饭给那个吃饭了。

都自己扒拉饭,盘子吃的比狗剩还干净许多。

但是你讲真爱,不好意思,还是宋先生是真爱。

她对宋先生讲的话,谁也不知道。

月亮大概知道一点吧。

--------------------

风大点

妞妞是在旧历年的头天回来的, 扶桑在蒸年糕,她以前的时候总是买年糕,那时候北平里面什么都齐全, 各式各样的饽饽铺子点心局。

沿街叫卖的坐商跟走街串巷的行商终日不绝, 如今商店里面供应的少, 家里老的少的人也多,反倒不如自己做了。

用小枣儿洗干净了, 裹上黄糯米面儿,但凡能捏起来的都算是糕了。

宋旸谷买了蜜枣回来,递给她, “只有这些了,限制供应。”

扶桑点点头, “我吃蜜枣儿的,一个里面放一个。”

老一辈的还是喜欢吃小枣儿的,她很会画饼了, 讲这个东西多好吃,“粘粘的, 糯糯的, 吃的时候嘴巴都要在一起,很香,吃到枣子的时候, 先是甜丝丝的,等到中间吃到枣子肉的时候, 比巧克力还要甜,我认为比巧克力好吃一点。”

宝珠很赞同, 看她讲话大声, 嘘一下, 不自觉很大声地提醒扶桑,“小点声,舅舅睡觉的。”

扶桑低头把糕放大锅里面,差点酸的眼泪掉下来,是的,小荣总是睡觉,他总是困的很。

一会儿人不见了,就会去眯着睡一下,等不知道的时候,又起来了,他心里惦记着事儿呢,果真一会起来,要生火的,坐在灶口儿,这是他的营生。

跟宝珠坐在一起,“年糕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我们宝珠明年更高了,过完年就高一截。”

扶桑不知道熟不熟,她又不敢掀开,“咱们火大一点,省的不熟,到时候再蒸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翁荔英也听着,她也不懂啊,这些年一个人过,当初的老妈妈人家也解除雇佣关系了,家里去了,她过年就一个人吃口饭。

看着也觉得热闹,结果最后出来,就整个的都在一起了,不是一个一个的,跟膨胀了一样的,拿都拿不出来。

几个孩子围着锅,瞪大了眼睛看着,这就是年糕啊?

眼神夹着扶桑,扶桑最后找了铲子,拉的丝丝长长的,最后一人一个碗。

“妈妈,烫。”

“那你可以端着碗到院子里,一会就冷了。”扶桑跟小三子说,你烫我有什么办法,大自然给你吹冷是不是比较方便。

宋旸谷不吃,这个东西的话,本来就不是很喜欢,再加上你做的这个样子,根本没办法下嘴的。

确实是很粘糊,糕面子买的好,吃一口嘴巴跟胶水一样的,宝珠就故意的,一张一开的,宋旸谷给她撒白糖最多,“爸爸,我吃完了,再来一点。”

吃一碗,能加半瓶子白砂糖,给宋旸谷就烦死了,“宝珠,你这样牙要坏的,你不能一口就把上面的糖吃掉,你得一点一点搀着吃,吃糕又不是吃糖对不对?”

宝珠根本听不进去,端着碗跟小三子,一人一个坐在门口石头墩子上面,跟小三子聊天呢,“明天要过年。”

小三子烫的长着嘴,过年,谁知道过年是个什么东西,大概就是吃糕。

妞妞拎着个大手提包,她瘦了许多,但是人很精神,进胡同口的时候就在迟疑,临近年根,她回来了。

这样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