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第2243节(2 / 2)

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esp;&esp;甄晴作完简短的开场白后,清声道:“宣读诏书吧。”

&esp;&esp;这会儿,一个内监手持一卷汉白玉轴杆,明黄色绢帛的圣旨,面容阴柔、白皙,来到近前,高声说道:“诸大臣接旨。”

&esp;&esp;下方一众文武群臣纷纷跪将下来,恭听圣旨。

&esp;&esp;一时之间,庄严、肃穆的大殿中,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esp;&esp;“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继承皇考祖业,克承大统,正欲继往开来,振奋有为,然天不假年,遇刺于奸人之手……”

&esp;&esp;随着内监清朗的声音响起,殿中众臣静静听着,面上神色不一而足。

&esp;&esp;主要是新皇刚刚继位一年,就不幸罹难过世,委实太过让人心神莫名。

&esp;&esp;当然,新皇突然遇刺,众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内阁代拟,否则在遇刺身亡之前,就拟定圣旨,未免太过诡异。

&esp;&esp;圣旨大意,是让东宫太子继位。

&esp;&esp;“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场群臣,纷纷向着上首落座的甄晴以及东宫太子陈杰行礼。

&esp;&esp;甄晴此刻抱着自家儿子,听着下方山呼万岁之声,心头难免涌起一股激动。

&esp;&esp;其实不仅是男人是权欲熏心,女人也是人,同样有权欲,只是未有男人谋权那般得天独厚。

&esp;&esp;过了一会儿,内监起身之间,又重新拿过一份明黄色圣旨卷轴,尖细的嗓音响起,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褒有德,赏至材,卫郡王珩公忠体国,宣德明恩,扶持幼主,以安社稷,特晋其爵为亲王,以嘉其功勋,钦此。”

&esp;&esp;自卫郡王而至卫王,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esp;&esp;贾珩在下方一众军机大臣朝班中站着,脸上见着几许莫名之色,朗声道:“微臣谢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esp;&esp;然而,刚刚接上圣旨,却听得殿中起了一阵喧哗。

&esp;&esp;就在这时,下方科道言官之列,就有一人出得朝班,高声说道:“微臣以为卫郡王爵封亲王,委实不可。”

&esp;&esp;说话之间,就见那科道言官之列,一年轻御史出班,俊朗面容之上满是义正辞严,目光灼灼地看向那蟒服少年,叱责道:“卫郡王,尔欲反也?”

&esp;&esp;贾珩眉头紧皱,看向一旁的内阁首辅李瓒,目中现出一抹惊怒。

&esp;&esp;这是让科道言官出来闹事,让他下不来台?

&esp;&esp;当然,科道言官众多,未必都听李瓒之命,内阁也没有这个掌控力。

&esp;&esp;就在这时,李瓒出得朝班,凝眸看向那科道言官,训斥道:“如今是新皇登基之日,气氛何等庄严肃重,尔等在此咆哮生事,所为何来?”

&esp;&esp;那科道言官目光咄咄而闪,似是逼视着李瓒,沉声道:“李阁老,我朝岂有异姓亲王?卫郡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等岂容彼等放肆?”

&esp;&esp;甄晴那张白璧无暇的玉容之上,宛如清霜薄覆,低声说道:“哪里来的乱臣贼子,在此咆哮朝堂,来人,将其叉出去!”

&esp;&esp;那年轻的科道言官容色微顿,目光闪烁了下,高声道:“宪宗皇帝和光宗皇帝的灵柩皆在此地,如闻异姓亲王,纵是黄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esp;&esp;李瓒眉头紧皱,呵斥道:“来人,将其叉出去。”

&esp;&esp;这会儿,两个锦衣卫从外间进来,架起那科道言官就向殿外快步而去。

&esp;&esp;但那科道言官之言,在这一刻,恍若引燃了炸药的第一粒火星,瞬间炸响了整个仓库。

&esp;&esp;这时,一个年轻一些御史,高声说道:“卫郡王,你既自诩忠臣义士,柱国之臣,何不辞去这亲王之爵,以释中外之疑?”

&esp;&esp;这会儿,六科给事中班列,同样有一科道言官手持象牙玉笏,高声说道:“卫郡王。”

&esp;&esp;不大一会儿,贾珩转头看向被锦衣府卫架着向外快步而去的几人,面容之上,神色幽晦莫名。

&esp;&esp;而后,殿中一众科道言官纷纷出班,开始弹劾着贾珩,或是以大义感召,或是以舆论道德威胁,或是言辞恳切。

&esp;&esp;总之一个态度,让贾珩知情识趣,就此辞去亲王之爵,以全忠义之名。

&esp;&esp;而后,贾珩说话之间,就将冷厉目光投向殿中的一众群臣,沉喝一声,低声说道:“诸位,本王自承宪宗皇帝重用以来,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从未有一日懈怠,尔等居庙堂之高,袖手空谈,却多加指责,是何道理?”

&esp;&esp;这会儿,殿中气氛一瞬间就是沉默了下来。

&esp;&esp;第1544章 贾珩:不会是要在楚王棺椁之前……

&esp;&esp;……

&esp;&esp;大明宫,含元殿

&esp;&esp;朱红梁宇,飞檐钩角的宝殿之下,一队队身形高大的锦衣府卫,立身在廊檐之下,腰间挎着一柄柄绣春刀,面上神情庄肃。

&esp;&esp;殿中气氛安静,落针可闻,在这一刻似乎被贾珩的训斥之言给震到。

&esp;&esp;贾珩面如玄水,冰冷目光逡巡四顾,沉声道:“诸位疑贾某,自贾某为布衣之时就有,延续到今日,攻讦之音,仍不绝于耳,然贾某赤胆忠心,皎若日月,满朝文武扪心自问,贾某于社稷何曾有半点亏心之处?”

&esp;&esp;可以说,外间对他的攻讦就没有停过,直到今日封为卫王,朝野上下更是喊打喊杀,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esp;&esp;值得一提的是,卫王只是小藩,至于晋、梁、燕等封号,那不是给异姓用的。

&esp;&esp;此刻,殿中一众文武群臣,倒也有年轻一些,脸皮薄的,面容上就现出一抹愧疚之色。

&esp;&esp;不过,在场众文武群臣大多数面无表情,心头冷笑连连。

&esp;&esp;你过往忠心耿耿不假,但谁知来日会不会变节?

&esp;&esp;贾珩道:“尔等饱读圣贤之书,仅凭臆测,就行此诛心之论,对本王口诛笔伐,何其卑鄙?”

&esp;&esp;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听从内阁之命,这些科道御史甚至连内阁阁臣都会弹劾,故而,今日这一出,并非是李瓒、高仲平等内阁阁臣没有做好场外工作。

&esp;&esp;其实,今日没有人一头撞死在大殿中,已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