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第1489节(2 / 2)

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esp;&esp;下方正在跪着的科道言官,自也听到了那红翎信使所言,只觉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esp;&esp;这次的话说的就有些不好听,智穷计拙……

&esp;&esp;或者说,议论着南安郡王的下落。

&esp;&esp;韩癀儒雅面容上凝滞了一下,徐徐说道:“不至于此,前线之事,卫国公老成谋国,用兵如神,许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大破敌寇。”

&esp;&esp;听得其言的许庐拧了拧眉,暗道,这个施杰,此言有些佞臣谄媚之势,军机阁臣,岂可如此毫无风骨?

&esp;&esp;此言一出,都察院班列中,一个面容白净,蚕眉细目的掌道御史,正是山西道掌道御史王学勤,出班说道:“圣上,微臣山西道王学勤昧死以闻,微臣以为当迅速召回卫国公,与青海和硕特蒙古议和,消弭兵祸。”

&esp;&esp;崇平帝目光转而投向阁臣之列,问道:“内阁方面呢?”

&esp;&esp;韩癀手持象牙玉笏,面无表情,高声道:“回禀圣上,内阁尚没有收到任何回报。”

&esp;&esp;说到最后,苍老眼眸之中现出一丝快意。

&esp;&esp;庞士朗、柳政、周廷机、科道等人:“……”

&esp;&esp;南安太妃以及王妃罗氏坐在厅堂之中,好巧不巧,也在议论西北兵事。

&esp;&esp;“不瞒恩师,明天是大朝,科道言官和一些部堂都会奏请圣上,即刻召回卫国公,罢兵言和!如圣上不允,我等就在含元殿中长跪不起,还望圣上问及阁部意见时,恩师能够赞同我等罢兵言和之议。”这时,张直目光灼灼,图穷匕见道。

&esp;&esp;而就在韩癀的学生相劝之时,南安郡王府,后宅厅堂——

&esp;&esp;罗氏道:“太…娘,魏王不是也在西宁府,想来有他照应着,王爷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吧。”

&esp;&esp;崇平帝闻言,身形摇晃了下,只觉脑袋“轰”了一下,后面的话就没有听怎么清,一股莫大的喜悦袭中,面颊涌起一抹异样的潮红,喃喃道:“子钰打赢了?”

&esp;&esp;这时,昨晚在韩癀府上议事的张直,出班顿首而拜,高声道:“圣上,微臣都察院福建道掌道御史张直,现在已事成定局,卫国公领兵前往西宁,出兵收复湟源,却不得寸进一步,据西宁地方官员的奏报,日伤亡近千余军卒,如此大的伤亡,却毫无进展,微臣以为当尽快撤军,才能保全大军。”

&esp;&esp;下方众科道闻言,也纷纷出班附和。

&esp;&esp;而且还俘虏了女真的岳讬?此外,还有和硕特蒙古的番酋。

&esp;&esp;崇平帝经过长达一个月的休养、歇息,已经基本能够在外朝视事,此刻正在召集群臣,集议这一个月的朝堂大政。

&esp;&esp;先前的东峡谷口之战,鏖战近半月,陈汉官军也有不少伤亡,因为征调西宁、兰州等地的药材和郎中,多少就有一些流言传至地方官的耳朵。

&esp;&esp;如是先前跟着相请撤军,只怕现在跪着的还有他一个?

&esp;&esp;此刻,目光再看向那跪着不起的科道言官,一些人已经愣在原地,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

&esp;&esp;……

&esp;&esp;随着岑惟山出班言辞激烈的出言,科道言官纷纷出班,附和说道:“圣上,微臣请圣上撤军还师,安定人心。”

&esp;&esp;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朝臣,沉声道:“卫国公领兵到西宁不足一月,大凡用兵,何曾有速胜一说?我等君臣,身在朝堂,对前线战况不明细节,不可妄提撤军之议,动摇军心!”

&esp;&esp;一时间,反对声浪涌起,惊天动地,似要湮没大汉朝堂。

&esp;&esp;南安太妃眼前一亮,说道:“还是我们家烨儿有骨气,等那贾家小畜生吃了败仗,烨儿回返京城,看在以往他爹、他爷爷立下的功劳份儿上,宫里应该会网开一面。”

&esp;&esp;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以愚蠢相衬……

&esp;&esp;……

&esp;&esp;韩癀皱了皱眉,将手中的酒盅放下,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esp;&esp;“大捷,老丈,湟源是什么地方?”正在用饭的食客对着一旁的白须老者问道。

&esp;&esp;方才合着军机全班沉默,是在这儿等着呢?

&esp;&esp;大理寺卿王恕手捋颌下胡须,苍老面容上见着欣然之色,说道:“卫国公贾珩其人,也算是久胜之将,想来这一切都是他的谋算。”

&esp;&esp;如是先前用子钰而非严烨、柳芳等人,或许那十万京营将校就不会……

&esp;&esp;说白了,就是不看好贾珩的这场战事。

&esp;&esp;“臣附议。”这时,都察院班列之中,浙江道掌道御史刘国甫率先出班附和。

&esp;&esp;南安太妃闻言,心头微震,连忙问道:“那烨儿……”

&esp;&esp;张直身旁的瘦高官员,其人是刑科给事中许乔年,说道:“恩师,朝廷自崇平十六年开春以来,先后两场战事,可谓穷兵黩武,而征西大军全军覆没,更是国殇!神京城中,每十户都有一家披麻戴孝,嚎哭之声响彻京华,孟子曰,国虽大,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圣上因南安等人发兵西宁而龙体不豫,至今不能视事,可见兵祸连绵,屡动刀兵,于国家社稷,于黎民苍生,于君父安康,都可谓祸事,既是祸事,我大汉何不休兵止戈?”

&esp;&esp;说着,又看了一眼崇平帝,目光带着几许崇敬。

&esp;&esp;戴权应命一声,刚刚离了御座,来到殿外廊檐之上,就见到几个内监和府卫领着一个红翎信使走上台阶,来到殿前,气喘吁吁。

&esp;&esp;先前他是魇住了吗?

&esp;&esp;这怎么就又打赢了?

&esp;&esp;不是,不是卫国公先前困在东峡谷口之前,半月不得寸进?

&esp;&esp;不是日伤亡近千军卒?

&esp;&esp;这怎么又一战打赢了?

&esp;&esp;总之就一句话,撤兵!

&esp;&esp;崇平帝脸色漠然,问道:“军机处,可曾收到西北方向卫国公的最新奏疏?”

&esp;&esp;崇平帝瘦松眉之下,淡漠目光扫过下方跪下请命的群臣。

&esp;&esp;此刻,殿中群臣寂静无声,落针可闻,只是韵律或急促或粗重的呼吸声。

&esp;&esp;从贾珩调拨骑军前往西宁,满打满算的确已经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