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第1263节(2 / 2)

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esp;&esp;宋皇后道:“陛下,既是这样,要不先用着晚膳,这天看着都黑了。”

&esp;&esp;崇平帝转过脸来,看向宋皇后,正色道:“梓潼,朕等下要召集着内阁和军机处的几位大臣,商议战局。”

&esp;&esp;宋皇后:“……”

&esp;&esp;“陛下,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的。”宋皇后难得劝着天子不要处置政事,柔声道:“陛下先用完晚膳也不急的。”

&esp;&esp;崇平帝却起得身来,拿过手帕擦了擦嘴,说道:“梓潼,北平方面还没有动静,朕需去看看。”

&esp;&esp;他此刻已想要看看那些心存疑虑之人的神情,这些天,朝中不知暗中有多少人想要看他们君臣……翁婿的笑话!

&esp;&esp;如今京中自从太原、宣府两镇总兵为子玉雷霆处置以后,不少人都在说未战先斩己方大将,军心士气丧尽,恐不是奏凯之象。

&esp;&esp;这位耳目众多的天子,自然知道京城中起了一些流言,主要还是以南安郡王当初的那番言论,随着军机处几位司员如马尚、陈瑞文等人的议论和科道言官的推波助澜,在京中颇有市场。

&esp;&esp;其实,真有一部分人,准备看皇帝和贾珩的乐子。

&esp;&esp;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贾珩在大同以北首战告捷的消息不胫而走,渐渐传至整个神京城,虽是夜幕降临,天色晦暗,但喧闹比之白日更甚。

&esp;&esp;永宁侯领骑军赴北与女真作战,初战告捷。

&esp;&esp;歼敌四千余,俘虏三千余,这样的辉煌战果,可谓自隆治年间以来,前所未有,一扫大汉对虏战事萎靡的沉疴之气。

&esp;&esp;而先前崇明沙大捷,生擒女真亲王多铎,太庙献俘之事恍若昨日。

&esp;&esp;此刻京中百姓已经奔走相告,有些商铺已经放起了过年时候还未放完的鞭炮,庆贺着大胜。

&esp;&esp;宋皇后则是站在廊檐之下,灯火映照着这位雍丽、丰盈的丽人,目光远眺着崇平帝,轻轻叹了一口气,对着一旁的端容贵妃说道:“妹妹,陛下总是这般,长此以往,身子骨儿怎么能受得了?”

&esp;&esp;端容贵妃轻声道:“北边儿的战事太重要了,陛下不可能不惦念,幸在子玉打了一场胜仗,陛下这几天应能睡好觉了。”

&esp;&esp;咸宁公主柔声道:“母后,我这几天劝劝父皇。”

&esp;&esp;也不知怎么的,感觉父皇对她比以往也上心了许多,许是爱屋及乌?

&esp;&esp;宋皇后看向身形窈窕的少女,面上笑意盈盈,轻声道:“嗯,你这几天多劝劝你父皇。”

&esp;&esp;咸宁公主“嗯”了一声,看了一眼容貌丰艳雍美的丽人,柔声说道:“母后放心好了。”

&esp;&esp;先生是不是喜欢丰腴一点儿的,她瞧着那位薛家姑娘,要不要她平常多吃一点儿好了。

&esp;&esp;不然……

&esp;&esp;显然少女对当初贾珩在床帏之间的某些表现,心头忧切不胜。

&esp;&esp;第947章 南安郡王:比杀了我都难受……

&esp;&esp;南安郡王府

&esp;&esp;装饰精美奢丽的花厅之中,灯火通明,人影憧憧。

&esp;&esp;南安郡王严烨一身坐蟒袍服,身形昂藏,居中而坐,脸上红光满面,笑意吟吟地招待着来访的理国公之孙柳芳以及侯孝康、石光珠、马尚、陈瑞文、穆胜等人。

&esp;&esp;理国公之孙柳芳刚刚从北平押送粮草回来,因为母亲病了,这次回来是以侍疾为名。

&esp;&esp;其实,这不过是借口,主要是因为北方战事紧急,得南安郡王书信通禀京中虚实,柳芳唯恐大败之后受得牵累。

&esp;&esp;而这位前前军都督同知,因为领了北平方面押送粮草的差事,已经离京大半年。

&esp;&esp;柳芳一回京就寻了侯孝康、石光珠等人,过来拜访着南安郡王,请教朝局与北方战局。

&esp;&esp;南安郡王放下酒盅,虎目咄咄,声如洪钟:“柳贤侄放心,等此战过后,那误国误军的小儿势必要被宫里降罪,那时候我等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esp;&esp;石光珠面上见着凝重之色,问道:“王爷,大同那边儿还未传来军情急递?”

&esp;&esp;南安郡王嘿然一笑,说道:“不用想,定是那小儿战事不顺,否则以他微功勤表的性情,这会儿早就递送来了奏疏。”

&esp;&esp;“微功勤表,王爷这话说的真是一针见血,将彼小人形态活灵活现。”柳芳闻言,脸色顿了顿,忙不迭点头赞同,讥笑说道:“那小儿有了一点点儿功劳,就要向圣上传递,平乱河南时候,我听瑞文兄说,从前往洛阳到前往开封,几乎是全程通传,唯恐别人不知他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功劳。”

&esp;&esp;微功勤表,可以说,这如果流传到后世之上,都能成为一个成语典故。

&esp;&esp;比喻有了微小的功劳就急于向上级表功,常常形容那些官场中偷奸耍滑、邀功请赏的小人。

&esp;&esp;“虽然年轻,但心性奸狡,如狐如狼,记得京中传言,辞官归隐的杨阁老曾说此人大奸似忠。”治国公马魁之孙马尚,接过话头说道。

&esp;&esp;南安郡王解释道:“以宣府那边儿的军情急递来看,前来攻袭的应是女真一支偏师,而大同才是女真重兵攻打之地,女真唯有进入三晋之地,才能威逼神京,女真那些人在想什么,本王洞若观火,一清二楚!”

&esp;&esp;神京在西北,大同反而是第一道门户,南安郡王此言倒也没有说错。

&esp;&esp;石光珠面色颓然,叹了一口气,道:“还未用兵就擅杀己方大将,现在边军人人自危,将校怨忿而逡巡不前,这永宁侯如此莽撞作为,真就不怕酿成一场大败吗?”

&esp;&esp;“他怕什么?先前打了一场胜仗,或还以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陈瑞文冷声道。

&esp;&esp;柳芳幽声道:“在崇明沙借着夷人火器,侥幸胜过一场,现在就觉得天下无敌,京营骑军什么战力?这下倾国而出,是不是人家女真的对手?只是可惜,经此一战,我大汉想要中兴,更为难上加难。”

&esp;&esp;说到最后,虽不至用力过勐的痛心疾首,但也做出几分唏嘘感慨之态。

&esp;&esp;南安郡王道:“贤侄说的不错,纵我等力挽天倾,可想要再与女真争锋,也得要个十年八年了。”

&esp;&esp;众人觥筹交错,开口斥责着贾珩,一旁的东平郡王世子穆胜,举起酒盅,轻轻抿了一口,一言不发。

&esp;&esp;心底甚至开始后悔过来赴着这场是非宴。

&esp;&esp;治国公之孙马魁说道:“世叔,我等武勋累受国恩,与国同戚,真到了那局势危亡的一日,定然赴汤蹈火,舍我其谁。”

&esp;&esp;陈瑞文年轻面容之上坚定无比,说道:“马兄此言当浮一大白,我敬兄长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