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要考虑宁浩的意愿。
宁浩和贾樟柯、娄烨是不一样的,没那么魔怔。
再加上经济基础不一样了。
国际电影节充其量面上好看,最高奖,也就值个几十万欧。
放在过去很值钱,10年之后真不行了。
国内市场可是真金白银,动辄几百万欧,上千万欧。
不难选择。
前世宁浩就没有被俘获。
当然,他也有科班出身通病。
一股文青劲,没有打破外国叙事的想法。
没有这个想法。
脑子里天然没有想法。
沈三通电影里,要放个国旗贴纸,有点内核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决定的。
有了郭帆,好一点。
之后,陆陆续续培养,有几个能理解他的人。
但依然很少。
大部分文艺创作者,根本不明白沈三通要表达什么。
听不懂,也不理解。
宁浩也不例外。
从科班走一遭,或者在娱乐圈泡久了,就自然进入这个模式。
要是来点抱怨的,来点批判的玩意。
哗啦啦的,非常上劲,灵感爆发。
以至于沈三通主控的电影,要亲自对绝大部分环节做最后把关。
因为电影这个东西,没有一个镜头是随意的。
哪怕是随意,也是有意识的随意。
沈三通经常在既定的规划里发现一些割裂。
一些摇摆不定的观念,还有一些莫名的东西,自然会反馈到文学剧本、拍摄剧本、道具制作等一些小细节。
沈三通理解为什么,前世他看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玩游戏,有时候感觉到撕裂。
有的部分,感觉创作者很正向价值,或者很认同传统文化。
但有的部分,感觉创作者似乎又在努力解构正向价值,或传统文化。
就是不同主创的私货,折射到了作品上。
现在好了。
等《无人区》这部戏死的不能再死,拖的不能再拖。
投资人不断施压,大概率看这个架势,宁浩自己也要投。
到了那一步,宁浩没有选择,沈三通会把这部戏溢价买过来。
代价,宁浩要做沈三通的刀。
轰轰烈烈的干。
得奖的时候,让宁浩拒绝,狠狠的将所谓的国际大奖踩在地上。
不拒绝都不行,从一开始这就是一部纪录片。
揭露这些国际电影节的面目。
得罪国际电影节?
沈三通不在乎。
玩得大,过头了?
《色·戒》玩的不大,玩的不过?!
别人打脸,沈三通是不喜欢自怨自艾的,他要反打过去。
实际上,这才是沈三通的第二刀。
其实这种话语权争夺,还是次要的,也有实打实的利益。
沈三通想魔改《无人区》。
他要进行的魔改,不多,只有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