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196节(2 / 2)

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张居正接过筷子,却没回答他的话。内阁确实不止他一个人,但大小事务却指着他一个人在做。本来身体就不好,还有操不完的心,可不就病倒了。

朱翊钧说:“你先吃着,奏章我替你看。”

他又重新翻开奏章,快速浏览一遍:“总兵俞大猷领兵一十四万,分七路进攻古田,韦银豹率领叛军奋力抵抗。我军气势高涨,势如破竹,先夺下牛河、三厄等险要之地,又连克东山凤凰寨等地,叛军节节败退,已逃往潮水。”

“下一步,俞大猷将会率领诸军,直取潮水,捉拿韦银豹及其同党。”

这算是一份捷报,虽然调兵遣将,筹集粮草准备了大半年,一旦交战,俞大猷和他率领的十四万大军倒是一点也不含糊,速战速决,看来不出一月,就能彻底平定这场叛乱。

这样一来,张居正悬着的一颗心,也能稍稍放下一些。

毕竟是第一次,但有一大堆太监从旁指点,朱翊钧亲手做的辣面味道还不错。

张居正实在是食欲不佳,努力的吃了一些,终究没吃完。

朱翊钧也看出了他的勉强,又按住他拿筷子的手:“我做的面条虽然美味,但也不能多吃,一会儿还得吃药。”

他如此体贴入微,张居正感觉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鼻窍通了,呼吸也顺畅不少,困重的脑袋也清明起来。

过一会儿,看着张居正把药喝了,又催促他躺下睡一会儿,朱翊钧这才离开。

出来的时候,路过一间屋子,听到里面在争吵。准确的说,是一个人在训斥另一个人。

“你若干不了,自是有人能干,不如早些回乡养老。”

这声音一听就是高拱,朱翊钧实在好奇,挨骂的那人是谁,便扒在门边,探出脑袋往里张望一眼。

这一眼着实叫朱翊钧有些吃惊,对面站着的竟然是另一位阁老——陈以勤。

陈以勤比高拱年长两岁,二人是同一年进士,也是同一年作为侍讲侍读进入裕王潜邸。

共事这么多年,同为帝师,虽然高拱早入阁一年,但大家同为次辅,谁也没比谁更高贵。

用这样的措辞训斥同僚,实在令朱翊钧震惊。

他知道高拱独断专横,一意孤行,却不曾想,竟是霸道。训斥内阁次辅,就跟训奴仆一般。

朱翊钧没再王下听,默默地离开了。出了文渊阁,他才摇了摇头:“高阁老,真是不长记性。”

没过几日,朱翊钧……

没过几日,朱翊钧果在隆庆的御案上看到一封奏疏,陈以勤呈上来的,说他年老多病,不能再为国家尽忠,为君父分忧,乞求致仕回乡,颐养天年。

的确,他今年已是古稀之年,不是每个人都有严嵩那样的体力和精力干到八十多还不想退休。

隆庆是很尊敬他这位陈先生的,虽然陈以勤话说得体面,但隆庆心里也知道,其实他乞求致仕的真正原因是与高拱不和。

事实上,当年在潜邸,他俩同为裕王讲官,齐心协力保护裕王,其实相处还挺融洽。

好不容易把裕王扶上皇帝宝座,他们也顺利进入内阁,权力争夺下,矛盾逐渐显现。

陈以勤一直以来保持中立,在徐阶和高拱斗得天翻地覆的时候,没有站起出来为任何一方说话。

但从政治理念来讲,他更偏向保守派,且不提恢复旧制,就算推行新政也应该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把天底下掌握大多数财富和土地的地主都得罪了。要知道,他们手里有钱,要造反可比一穷二白的老百姓可怕多了。

正因为他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独立的思考,几次三番对高拱激进的言论嗤之以鼻,更重要的是,在徐阶这件事上,他也不赞同高拱赶尽杀绝的做法。

既然徐阶已经走了,圣上念及他在两朝交替之际,稳定政局有功,不想深究。

你高拱却穷追猛打,说什么“伪造先帝遗诏”,遗诏第一条就说让裕王即位,你却说是伪造,言下之意,难道是皇位继承着另有其人

其心可诛!

圣上说“不甚解”不追究此事,还真以为是护着徐阶,那是护着你高拱。

自从再次返京,深得隆庆信任,高拱愈发飞扬跋扈,容不得别人一丝一毫的违逆,陈以勤这样的自然就成为了他的眼中钉。两个人矛盾不断加深,高拱还曾扣下过陈以勤上呈隆庆的奏疏。

陈以勤被排挤得愈发厉害,他心里清楚,再这么下去,高拱就该组织手底下的言官弹劾他,到时他连全身而退的机会也没有,不如趁此致仕,还能回乡过几年清静日子。

隆庆也挽留过陈以勤,但后者坚持要走,他也不再强求。君臣这一别,便再没有相聚之日,又闲聊了几句。

隆庆问陈以勤:“陈先生回乡之后有何打算?”

陈以勤说道:“臣的家乡在四川顺庆府南充县,那里曾经有一座西桥,是南充县前往成都府和重庆府的要道。三十年前,桥塌了,南充百姓进出极为不便。”

“臣返乡之后,想组织乡里重建此桥。”朱翊钧就坐在旁边,看他七十岁,走路都不大利索的样子,退休回家还能有此雄心壮志,不由得心声佩服:“陈阁老既想做,便大胆去做。说不得哪日我与父皇游历蜀地,能看到你主持修建的西桥。”

陈以勤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又惊讶又感慨,眼前坐着的,是现任天子和下任天子,怎么会离开京师,去到偏远的西南地区。

陈以勤成为内阁被高拱排挤走的第一个,但却不是最后一个。

高拱始终没有放弃过要彻底整死徐阶,在不久的将来,又让他抓住了机会,此时仍旧没有一个了结。

广西的战事,说是不出一月,就能平定叛乱,实际却并没有这么轻松。

俞大猷亲率大军杀得叛军节节败退,韦银豹退至潮水,负隅顽抗,用滚木和擂石杀死大量官军。大明官军见久攻不下,相持月余。

叛军占据山头有利位置,俞大猷不敢强攻,只能转变战略,先围起来,断粮断水,跟这些叛军耗下去。

又是月余之后,俞大猷派出广西本地的南丹吐司狼兵,乔装打入叛军内部,窃取敌军情况,埋伏其中,等待时机。得知他们缺水缺粮,立刻组织精锐士兵,赏以重金夜里强行登山,终于在内外夹攻之下,大败叛军。

这时候,殷正茂传来命令——重金悬赏韦银豹的首级。不过几日,韦银豹的儿子韦良台便向朝廷投向,献上了他父亲的首级和衣物。

验看首级的官员确定无误,叛军首领韦银豹已死,韦良台这个继承人也主动投降,虽仍有小部分叛军突围,四散逃窜,但韦银豹死了,其他人也成不了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