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刘守有诧异道:“巡捕营也很厉害的。”
朱翊钧说:“我要打你这样的。”
刘守有笑道:“那还得多练几年,毕竟我可是武进士。”
朱翊钧一棍子朝他挥过去:“我打的就是武进士。”
因为世宗晚期,言路阻塞太久,不久前,内阁向隆庆提议,颁布一条诏令:“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
所以,这些日子,两京十三省各级官员送来的奏章多如雪片,内阁、司礼监忙得不可开交,送到隆庆这里的奏疏也比往日多了不少。
在即位之初,隆庆为了迎合反对世宗追尊生父的言论,已经取消了睿总配天的资格。这些言官得寸进尺,一个叫王治的吏科给事中竟然上疏要求将睿宗牌位逐出太庙。
睿宗毕竟是隆庆的爷爷,他已经做过一次让步,不想再让了。
要是换了世宗,这个王治轻者也是罢官,严重一点大抵已经被流放了。
这种类似的帖子还不少,看着就让人烦躁。隆庆把奏折丢到桌上。
朱翊钧从太监手中接过茶盏,亲自送到他爹手中:“父皇,你喝茶,我帮你看。”
他阅读速度很快,并且不会错过关键信息,有些大致浏览一遍就知道说了什么,不用特别批注的,他就放到一起,等着隆庆写个“知道了”。
有的需要单独批注的,他会特意拿出来,放在一边,把自己总结的内容写在一张小笺上,夹在奏折的合叶中。
不到半个时辰,他就看了近十本。外面天快黑了,马上就到晚膳时间。隆庆正想叫他别看了,让太监传膳。朱翊钧却拿着一封奏折,久久不肯放下。
“钧儿?”
隆庆唤了他一声,朱翊钧恍若未闻,直到把那封奏逐字逐句看完,他才抬起头来,眼睛里映射着落日的余晖,像是盛满了细碎的金子。
他拿着那封奏章跑到隆庆跟前,激动的喊道“爹爹,你看!!!”
看小家伙这么激动……
看小家伙这么激动,隆庆也来了兴趣,他坐下来,将儿子揽在身前,接过奏折,父子俩一起看。
这封奏疏是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
写得也很长,从东南抗倭说起,又说到福建人民的信仰妈祖娘娘,然后提起妈祖的发祥地——湄洲岛,说湄洲岛位于东西洋中枢要冲,乃四海共瞻之光,端发兆祥。
看到这里,隆庆都有点不耐烦,他爹喜欢祥瑞,他又不喜欢。
朱翊钧看出了他的迟疑,催促道:“父皇你快看嘛,看后面的。”
隆庆只好耐着性子往下看,终于看到了最后,这位福建巡抚的诉求:“请朝廷重开市舶司,让沿海老百姓都能合法的到海外经商,也能为朝廷增加税收,充盈国库。”
隆庆震惊了,徐泽民竟然上疏要求朝廷开海!这听起来大胆又荒唐。过去两百年祖宗们都不敢做的事,隆庆的第一反应自然也是不行。
他提起朱笔就准备批,朱翊钧惊讶的看着他:“父皇你要写什么?”
“知道了。”
“不不,”朱翊钧赶紧拦下他,“再想想。”
隆庆问他:“想什么?”
朱翊钧指着那封奏折上“市舶司”三个字。又重复了一遍:“再想想。”
隆庆说道:“禁海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你皇爷爷都不曾开海,咱们就不考虑了吧。”
世宗非但没有开海,反而因为沿海倭寇之患,禁海政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严格。
朱翊钧虽然对皇爷爷感情深厚,但并不代表他认为皇爷爷的所有决策都是正确的,并且都应该保持下去。
他从小就喜欢听抗倭的故事,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谭纶,对这些人在东南抗倭的事迹如数家珍。他记得那个叫王直的大倭寇头目,那人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让朝廷与日本通贡互市,能让他合法的做生意。
胡宗宪和徐渭也正是以此,将他诱骗上岸。
他曾经问过胡宗宪,如果当时朝廷答应王直开海的条件,会怎么样。
胡宗宪犹豫了很久才说:“那倭患可解。”
禁海是为了抵御倭寇,但胡宗宪却说,开海,倭患可解。
朱翊钧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但又隐隐约约明白了什么。
冯保曾经对他说过,在倭寇组织中,有着相当规模的明人,日本人脑子不好使,只会在前面埋头猛冲。
倭寇的两大头目,王直和徐海,他们的手下或是合作伙伴:毛海峰、徐铨、陈东、麻叶……倭寇的中高层管理者全是明朝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难道当倭寇更有前途?
没有人生来就想当强盗,整天过着刀尖舔血,提心吊胆的生活。谁不想生在富庶之家,衣食无忧的过日子。
隆庆放下笔,又道:“那就发往内阁吧。”
“不要!”直觉告诉朱翊钧,发往内阁也是一个结果。他漂亮的大眼睛转了转,说道,“父皇,不如把内阁几位辅臣叫来议事吧。”
以前世宗不上朝,有什么事,都是把内阁或者相关大臣叫来跟前说话。
隆庆却很少这么做,以前高拱还在的时候,倒是经常来给他分忧,现在高拱走了,徐阶一个人说了算,隆庆很少与他见面,只偶尔把陈以勤叫来跟前。
张居正倒是出入乾清宫最勤快那个,不过,他只是每日来给朱翊钧上课。
隆庆没吱声,又认真把那封奏疏再从头看了一遍,里面所说的开海,为朝廷和福建以及沿海百姓带来的好处十分让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