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派出的说客此时进来汇报,蓟城内已经有许多贵族接受了秦国的劝降,准备在城内掀起内乱,向秦军投降。
他们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保证除了燕王喜和燕太子丹一脉,其他燕国宗室的安全。
王翦嗤笑:“遮羞布。”
他们投降是为了自己和家族,但扯上了保护燕国宗室,就好像自己成了忠臣似的。
“接受他们的投降。”王翦淡淡道。
他一边这么说,一边让秦军准备好攻城,以防万一。
至于他接受蓟城投降条件之后,这些条件能不能落实,他可就不保证了。
口说无凭,你说我保证了什么,证据呢?
若燕国旧贵乖巧懂事,秦王很仁慈,不会让燕国旧贵难堪;若燕国旧贵不遵循秦律,那什么承诺都没用。
什么叫兵不厌诈?什么叫老秦人?王翦这个老秦将结合了二者,完全没把承诺当回事。
八月初,蓟城内乱,燕王喜和燕太子丹在内乱中被杀,燕国旧贵立了燕王喜的侄子为王,开城门,向王翦投降。
王翦轻松再灭一国。
不过燕都蓟城虽然被攻下,但燕国北部众多城池并没有立刻归顺秦国,反而有自立之志。
燕国在燕昭王时极其强盛,派秦开往北往东征伐东胡和朝鲜,将辽东纳入燕国范围。
这些区域人口成分比较复杂,大多是当地土著自立,所以当燕国灭亡之后,他们就借机自立。
燕国控制的这些区域,秦汉二朝都没有丢,但魏晋之后就丢了。
在公元前燕国时期就已经点亮的地图,自唐朝征伐高句丽之后才再次点亮,并在唐末再次暗掉。
下一次点亮,就是元朝了。
秦王政自然会将燕国原本实控的领土再次纳入实控,但不是现在。
秦王政短暂停止了兵锋,撤回部分兵力,命王翦带着剩下秦军扫灭已经攻占的燕国反抗势力,就地屯田。
因为黄河洪灾真的来了。
八月初,黄河中下游洪水泛滥;九月初,黄河上游暴雨。
虽然河坝坚固,虽然朱襄早就做好了准备,但黄河水漫过了黄河堤坝,根本阻挡不住滔滔河水肆虐两岸。
郑国所挖的水渠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朱襄疏通了黄河中下游的支流,挖了池塘蓄水,也起到了一定调节作用。
但作用真的很微弱。
黄河大部分流域都没有支流,只有黄河一条孤零零的干流。
干旱的时候,黄河没有水源注入;洪水时,黄河也没有地方可以调节水量。
但这不是人力所能为的。因为黄河流域普遍降雨比较少,支流稀少是天生的,除非能人为修建拦截黄河的堤坝,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黄河的水量。
那就是后世的三门峡了。
现在不可能有三门峡,只能凿开堤坝泄洪。
黄河中下游的泄洪还算容易。因为兵灾,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荒芜,不会造成太多灾难。
当黄河上游洪水暴涨的时候,秦国就很为难了。
那是秦国的关东区域,是秦国最繁荣的地方。
农耕文明不能缺水,城池也多在河流沿岸建造。秦国发洪水的地方,就是秦国经济最繁荣的地方,是秦国良田最多的地方。
朱襄走遍了秦国关东,也没有寻到一处完美的泄洪场地。无论在哪里开凿,都会淹没大片农田。
秦王政在朱襄看到洪水暴涨,对黄河洪水进行预警的时候,也来到了黄河沿岸。
看到朱襄踏破了几双草鞋所描绘的黄河流域图,秦王政挑灯沉思了一夜,圈出了几个泄洪地。
秦军集结,强行驱逐泄洪地的秦人离开。
虽然秦王政承诺会给补偿,但谁愿意看着即将丰收的农田被淹没?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一片汪泽?谁愿意背井离乡从头打拼?
没有人愿意。
秦王政自继位起,国内第一次出现民乱。
他下令严惩领头者,从犯只要及时投降,就不会重罚。
当许多流民成为了刑徒,秦王政泄洪就更加容易,不会束手束脚了。
所以后世很多历史研究学家都猜测,此次秦王政行事粗糙,恐怕是故意为之。
朱襄也想到了这个可能,但他没有询问。
为王者,就像是为将者一样。你不能问将领为什么要派诱饵送死,所以你也不能问秦王为何要激起民乱。
何况,泄洪一事是自己提议的,流域图是自己奉上的。
朱襄日夜巡视堤坝,坚守在渭水和黄河交接的地方,以防黄河水冲破堤坝,危及渭水。
若渭水与黄河交接处的堤坝被洪水冲破,可能就危及渭水流域,到时候秦国受灾范围更广。
秦王政没有在堤坝上巡视。他在暴雨殃及的其他关东平原产粮地巡视,督促秦人赶紧趁着短暂的晴天收割,并严惩囤积居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