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00节(2 / 2)

天才一秒记住【18PO免费看书】地址:http://po1826.com

家仆哭笑不得。

子楚和朱襄离开后,蔺贽整理了一下衣衫,披散着头发出门迎接春申君。

他满脸愧疚:“我刚正在沐浴,让春申君久等了。”

春申君见蔺贽居然披散着头发,不疑有他:“不,是我冒昧来访,请蔺卿不要怪罪。”

这个时代的卿大夫都很重礼仪,特别是蔺贽还自称荀子弟子,在楚国经常与人讨论儒学,自然应该更加注重礼仪。

卿大夫见贵客,肯定会特意穿戴好衣冠以示尊重。蔺贽竟然披散着头发,恐怕是真的出来得很匆忙。

若是其他人,春申君可能以为受到了轻视。但蔺贽一直很懂礼知礼,他应该是怕自己等久了,所以来不及吧。

春申君这么想后,对蔺贽多了几分亲切。

蔺贽听了春申君的请求之后,苦笑道:“虽然我是朱襄的友人,但正因为是友人,我才不能无视他的意见,随意带人去拜见他。若我这么做,别说我的门槛会被人踏破,恐怕朱襄也烦不胜烦了。”

春申君心情低落:“也是……”

“不过春申君名声在外,或许朱襄也想见见春申君。”蔺贽话头一转。

春申君立刻道:“蔺卿能为我引荐?无论朱襄公是否愿意见我,我总要试一试。”

蔺贽道:“当然可以。只是朱襄现在住在宫城中,若想与六国使臣见面,恐怕先要过秦王这一关。”

蔺贽看向春申君身后礼物,道:“你这些礼物,我替你送给秦王,对秦王表明心意,你看如何?”

春申君脸色一僵:“见朱襄公,还得秦王同意?”

蔺贽露出了疲惫又痛苦的微笑:“朱襄对秦国的用处,春申君难道不知?现在六国使臣皆想接受朱襄指点,哪怕只言片语,可能都会让他们受益无穷。”

他没有多说,只背着手,对着咸阳宫仰头长叹,笑容苦涩极了。

春申君见蔺贽神情,立刻明白了蔺贽的言下之意。

朱襄看似是受宠,其实秦王让朱襄住进咸阳宫,是在软禁朱襄,隔绝朱襄和他国使臣。

春申君又想到朱襄在宫宴上落寞又空虚的神情,想起朱襄和魏国、赵国使臣只寥寥数语的对话,心里唏嘘不已。

恐怕朱襄自己也知道他被秦王囚禁了。

果然,以朱襄公的高洁,怎么会真的愿意完全听从暴虐秦王的命令?秦王也知道不能完全控制住朱襄公,所以才囚禁朱襄公。

朱襄公看似被秦王重用,实际上入秦之后根本没有在秦国朝堂担任过高官,只是秦王给他额外权力让他做事。而朱襄公做事时,身边一边都有官员辅佐。

这看似辅佐,实际上又何尝不是监督?

若朱襄公到了他国,哪国国君不把朱襄公拜为相国?而朱襄公在秦国,居然连朝议都不能参加。

秦王对朱襄公真是太过残忍!

蔺贽问道:“你还要见朱襄吗?”

春申君犹豫。

秦王说要通过他才能见朱襄公,就是令六国使臣知难而退吧?而且即便他知晓了朱襄公的处境,朱襄公也有意离开秦王,他又如何帮朱襄公脱离苦海?

蔺贽叹了口气,道:“其实我还是希望春申君能与朱襄见面,至少多一个外人与他聊天,他也会开心许多吧。当年在邯郸的时候,朱襄锋芒毕露,与整个邯郸城的士人论战。现在的他只隐藏在秦王的影子中,世人大概已经忘记那个意气风发的朱襄公了。”

春申君立刻道:“请蔺卿帮我将礼物呈给秦王!”

听蔺贽说到这份上了,春申君就算心里有再多顾虑,他也要见一见朱襄公了。

如果能劝得朱襄公与秦国离心,哪怕秦王不放朱襄公离开,秦国恐怕也难以再利用朱襄公。

而且他将朱襄公处境传出去,秦国借朱襄公而宣扬的伪善名声一定也会崩塌。

至于朱襄会不会因他这么做而身亡……虽然黄歇很敬重朱襄,但六国任何人都一样,越敬重朱襄,越希望朱襄死在秦国。

黄歇离开后,蔺贽在库房里找到了他的小偷友人二人组,把自己说的话告诉了这两个小偷。

朱襄:“?”

子楚:“?”

蔺贽你有病吧?突然加什么戏!

蔺贽笑眯眯道:“君上不是正愁不知道是谁在传朱襄的谣言?黄歇若误会,肯定会找咸阳城中一些厌恶你俩的人合作。他们传的流言越多越离谱,露出的破绽就越多。再者……”

蔺贽笑了几声,贼兮兮道:“朱襄为何不去朝堂,为何在咸阳宫,这背后真相肯定有人知晓。所以根据谣言,大概就能判断说谣言的人处于何种地位。”

他现在所说的话与真相相差甚远,完全不知道真相的人会直接传播谣言,对真相知晓一二的人会润色,而完全知晓真相的人估计就会暂时观望。

“如果他们传这个谣言,就不仅仅是打击朱襄和我的名声,更是打击秦国的名声。”子楚冷笑,“我就有充足理由动他们。”

现在那群人传自己和朱襄的流言,哪怕传他要犯上谋逆,他都只能忍着不动手,因为这是“私事”,他动手就是打击政敌。

虽然秦王可能不在乎他打击政敌,但秦王刚继位,子楚不想立刻做出争权夺利的事,免得降低在秦王心底好感。他只能等待秦王自己忍无可忍动手。

若是对方直接针对秦国,那么这件事处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朱襄疑惑:“蔺礼,你毒主意怎么这么多?你不是道家吗?”

蔺贽挑眉:“道家包容万物。你要学道吗?我教你!”

朱襄使劲摇头:“……不了不了,我觉得你这个老庄之道有点不正宗。”